<其實,我是這樣認識古根漢美術館的….那一年,我在主編台上。

   當我飛夢天涯旅遊的時候,我不是那麼愛跟團,因為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

   我不是愛附庸風雅,而是就是愛附庸風雅,我愛去逛各國的博物館、美術館、圖書館,各種館,因為那是各國藝文層級的櫥窗,我就愛流連在窗前,等待她開啟我的心窗。<還有什麼館,我不知道的,妳告訴我,我找去。色情館也成啊!>

   兩度旅遊日本,我連小小的<秀美美術館>,都不曾放過的。20039月底,我飛美渡假一個月,因為遊覽行程,是二哥、小弟兩家,經我首肯後,相商排定的,去了美加兩國,與其國界點的尼加拉瓜大瀑布的遊船河,也為魁北克的小法國、紅楓葉迷住,還去了百老匯現場聆賞<歌劇魅影>、中央公園、華府、洛克菲洛廣場、帝國大廈頂樓行….,好多好多,當然還有….萊特/古根漢美術館/1959年/美國紐約。

  可走馬看花間,沒有深刻概念。以下的文字是來自網路踏查。<我有誠實,不要說我文抄公啦!> 

   還記得在MIB星際戰警電影第一集中,片頭剛開始的一幕,黑人警察猛追一個有兩對眼瞼的外星人,追到一棟圓形螺旋狀建築前。外星人三兩步爬上屋頂,縱身而跳......從一棟白色圓形螺旋狀建築一躍而下,這就是著名的「古根漢美術館」。

  「古根漢美術館」是萊特(Wright  ,Frank  Lloyd)在紐約的唯一建築設計。古根漢是一位富豪,他請萊特設計,展覽他的藝術收藏品。美術館座落於紐約市本大街上,主要建築為一大型螺旋形建築,內高30公尺的圓筒形空間,周圍有盤旋而上的螺旋形坡道,圓形空間底部直徑28公尺左右,向上逐漸加大,坡道寬度在下部接近5公尺,到頂上則加寬至10公尺左右。美術品沿坡道陳列,採光來自上方圓頂,坡道外牆上有條形高窗透進光線。

   萊特說:「在這裡,建築第一次表現為塑性的,一層流入另一層,代替了通常那種呆板的樓層重疊,處處可以看到構思和目的性的統一。」在盤旋而上的坡道上陳列美術作品確是別出心裁,它能讓觀賞者從各種高度隨時看到許多奇異的室內景象。

   嗯,古根漢美術館,是以這樣的風情,讓我認識她的。2001年前後,當時的台中市長胡志強,為了打造與國際接軌形象,強勢主導古根漢博物館來台進駐,讓台灣在世界級的博物館上.不缺席。古根漢在紐約、柏林、威尼斯、畢爾包及拉斯維加斯等地都有設立。

   我是挺藝文創意產業的,更挺集教育、典藏等於一爐的美術館,當然也挺我心中的大市長,所以,只有到了我手中,就拿她做頭條,更密切注意她的後續發展。當然,最後,古根漢博物館夢斷議會,夢斷台中…..

   這一晃點,台灣不知何時夢圓?<重點來了,我開始踏查世界其他處的古根漢,期待他日成行,若我夢也夢斷,會恨死自己了的。>

   近年來,古根漢美術館為了拓展其經營版圖,採取非傳統的經營理念與現代企業經營手法。將美術館視為一種美學教育、傳遞藝術,以及提供娛樂的商品來經營。正式成立於1959年的古根漢美術館專事收藏現代藝術作品。1988Thomas Krens接任古根漢美術館館長,以其經濟、管理和藝術方面的專業背景,透過商業操作模式,將原本非營利性質的美術館,帶往企業化和跨國加盟連鎖的方向經營,也使「古根漢」逐漸成為國際知名的超級品牌。

   爾後,我在網海裡撈珍,被我相中的是,<畢爾包根漢美術館館>。以下的文字是來自網路踏查。

   <近年來,古根漢美術館為了拓展其經營版圖,採取非傳統的經營理念與現代企業經營手法。將美術館視為一種美學教育、傳遞藝術,以及提供娛樂的商品來經營。正式成立於1959年的古根漢美術館專事收藏現代藝術作品。1988Thomas Krens接任古根漢美術館館長,以其經濟、管理和藝術方面的專業背景,透過商業操作模式,將原本非營利性質的美術館,帶往企業化和跨國加盟連鎖的方向經營,也使「古根漢」逐漸成為國際知名的超級品牌。

  畢爾包是西班牙巴斯克地區(Basque)首府。躍居西班牙第四大城。90年代初期,畢爾包市政府希望以藝術和文化振興畢爾包。當時所羅門古根漢基金會想要在歐洲建立一個分館,於是巴斯克地方政府提出城市改造計劃,邀請多位知名建築師參與都市更新計劃,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 (Guggenheim Museum Bilbao) 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設計,此建築是由北美知名的建築師法蘭克‧蓋瑞(Frank O.Gehry)設計建造,佔地32,500平方公尺,混合了玻璃、石灰岩、鈦金屬等材質,是相當有代表性的當代經典建物。

   倫敦「金融時報」將畢爾包的成功範例稱為「古根漢效應」,意即藉由美術館的名聲、豐富的收藏品,配合獨樹一格的建築,給予原本逐漸凋零的畢爾包一個浴火重生的機會。

  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自199710月正式對外開放以來,為畢爾包累積相當多的經濟效益,其中包括稅收、工作機會與媒體傳播效益…等,並創造開館五年吸引五百五十萬人次的訪客記錄。畢爾包的成功被視為奇蹟,也證實美術館文化對於城市經濟的重大影響力。

   建築物本身是一件雕塑藝術品。蓋瑞將畢爾包重要的交通孔道-聖母禱詞橋(Puente de la Salve)也納入美術館設計中,側旁的高塔渾如躍出水面的魚尾,形成連貫的親水空間。在河畔,更刻意的設計了一箇水苑,面對水苑的中庭有整片玻璃牆,讓館內的參觀者體會到畢爾包的河濱美景。整個美術館的中庭就像花蕊,參差高低不一的藝廊就似花瓣般向外盛開。

   廣場上由美國藝術家孔斯(Jeff Koons)以鮮花塑造出的「小狗(Puppy)」作品與美術館相互輝映。在館內可欣賞到六十年代以來的歐洲藝術、美國普普及極限藝術,而美國雕塑家塞拉(Richard Serra)長達31.5公尺的「蛇(Snake)」,更是館藏之最,亦是館內的常態館藏。她以高熱金屬做出宛如牆的曲狀雕塑,巧妙地形成空間的區隔,時而開闊,時而狹窄。

   當地居民對外國觀光客極為友善,所以,雖說古根漢的畢爾包分館是整個計劃的龍頭,因為古根漢的移植,讓畢爾包從一個年輕人出走、失業人潮增加、工業沒落、半廢棄的工業城,轉型為觀光城,然畢爾包能有今天,應可說是當地政府與居民共同努力的成果。>

   嗯,以上諸多,惹我遐思。http://www.guggenheim.org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雨安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