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最初的疲累,是最初的懷想,是最初的傷懷,聽著【祝福】,沒有感覺。
有些東西,總在跟前繞,等到失卻了才知道要珍惜。譬如:光陰、友誼、還有……..美麗。失而復得?只有在夢裡,彩虹常披!
日子在時而數位,時而類比間飄逝。慵懶….以啃蝕頑強的宿敵,並宣告主權之姿勝出。
神聖抗戰或是逃亡,都不再重要。預約我心最後的淨土,以懷舊柑子店。
生命中每種風景都有其意義,在於我們能從中得到幾多?
人,理應各人造業各人擔,或是言責自負,局外人無需埋單。
是提振的最後一道防線,是補衣的最後的線頭,是口袋最後的零錢,聽著【雨和淚】,沒有感覺。
日子可快的,人間九月天!
結束在假期裡低迴的日子,在備課的路上奔馳,在數個企畫案裡翻騰。
偶爾再跑跑電台的通告,再讀讀幾個篇章,給自己一個轉念的空間。
1.
哈佛大學最夯的選修==幸福課。
端出這門課的,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,名叫塔爾賓.夏哈爾。他也曾是哈佛大學哲學與心理學博士。他堅定地認為:「幸福感」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,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。
他認為,人生與商業一樣,也有盈利和虧損。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時,可以把負面情緒當作支出,把正面情緒當作收入。當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時,我們在幸福這一『至高財富』上就盈利了。所以,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!
他盼學生學會接受自己,不要忽略自己所擁有的獨特性。要擺脫「完美主義」,要「學會失敗」。也為學生簡化出10條小貼紙:
1:遵從你內心的熱情。
2:多和朋友們在一起。
3:學會失敗。
4:接受自己全然為人。
5:簡化生活。
6:有規律地鍛煉。
7:睡眠。
8.慷慨。
9:勇敢。
10:表達感激。
2.
世界咖啡館,由華妮塔.布朗(Brown, Juanita)及大衛.伊薩克(Isaacs, David)提出。
這是在一種在輕鬆的氛圍中,透過彈性的小團體討論,真誠對話,產生團體智慧的討論方式。在討論中,可以帶動同步對話、反思問題、分享共同知識、甚至找到新的行動契機。
該匯談方式主張,人們與生具有足夠的智慧和創造力。透過小型對話過程中串連、共構,審視攸關自己人生、工作或社群的問題。每個人皆活在語言而形成的行動節奏,能夠透過所參與的對話網絡去「催生另類世界」。
對話即是行動-它是組織、社群、社會等社會制度的命脈與動力。
觀點決定作為:創造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鍵之鑰,是在於你有沒有能力創造新的對策和展開同步思考。
對話的角色就像一種核心流程,也是一種建立關係、分享知識和創造價值的基本「方法」。
人,從「情境」中產生共鳴,每個人都有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,每個故事有個人的體驗、情緒、感受與事實,如果,每個人學習說故事,故事和故事之間就會有共通的情緒、感受連結,也會激發別人的興趣與參與。
世界咖啡館以全新的角度把「對話」當作一個核心流程,團體和組織可以透過對話去改造周遭環境,催生出有助成功的必要知識。而且,世界咖啡館的匯談總能在輕鬆的氣氛下開始,人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打開話匣子,全心投入對話。
倡導的就是平等而開放的對話,參與對話的每一位成員,不論其職務、階層、經驗、種族、性別、信仰等不同,只要是被邀請進上桌,都是可以與其他人交流看法。
匯談進行的方式,是以四人為單位進行對談,並採取肯定式探尋法(Appreciative Inquiry)規劃出多個回合的議題討論,鼓勵參與者在回合當中分享個人見地、積極聆聽,漸次在對談社群當中探索多元觀點背後的模式、觀點與深層問題。並於對談回合的後半段,引導參與者從集體智慧當中,形構集體行動方案。
世界咖啡館顛覆了傳統會議當中「坐而言」然後再「起而行」的單線關係,刻意在匯談過程當中結構出反思和行動的循環,即整個匯談動態地反思、見地、收成、行動規劃。並鼓勵在行動規劃之後,實際行動執行,最後再透過發起新場次的匯談,進進行意見回饋與評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