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這年來,大眾媒體中,性別角色的定義越來越模糊了。如果說,所謂的性別越界指的是中性化,或者說中性化是性別模糊的開始。那麼,暫不論是與非,全球似乎都沐浴在這股氛圍裡,像一股擋也擋不住的狂潮。

  嘗試去解讀,可以發現:在俗世價值觀的判斷上,男人與女人也越來越沒有界限。其實,中性化,可以說從女性主義抬頭之後開始的。彷彿,女人都在想:我跟男人一樣可以做很多事。於是,在外表上,她乾淨俐落的。在此同時,男性則鬆了一口氣,開始自覺,他不一定要裝得鋼鐵般的粗獷,他也可以有細緻的一面。

  在<公主>這個品牌標籤下,不知怎地,我總會拎起對<公主徹夜未眠>的懷念。這部劇場的作品是18世紀的義大利作家高基(C.Gozzi)撰寫的。一部以中國為背景的劇本----杜蘭朵。內容顯然出自虛構,以華人的眼光踏查,有些光怪陸離。

 

可這世上,劇作家虛擬的名女人那麼多,我就是特別偏愛她。劇評家說,她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相當奇特的人物:她貌美如花,但是,心如蛇蠍般惡毒,而且相當殘忍、冷漠、無情。有關於她出生的年代已不可考。

 

劇評家多半是男人?沒有人用「同理心」去解讀背後深層的原因,也扭曲她復仇的動機!可覺得她應該是個另類的女性主義者,喜歡她的最後的覺醒與擇善固執。

 

……..

 

1921年,喜愛東方,曾以日本為背景,寫作了歌劇《蝴蝶夫人》的普契尼,在觀賞了高基的戲劇「杜蘭朵」之後,深受感動,決心改編並譜成歌劇,於是請阿達米(G.Adami)和西蒙尼(R.Simoni)編為適合於歌劇的劇本,而普契尼為了要想使這齣歌劇,能夠接近中國風格,而非僅靠臆測起見,他費心地去蒐集了一些中國民謠,穿插在歌劇裡,因此歌劇裡常可以聽見這些旋律,其中最為普契尼喜愛,而多次用於歌劇中的就是我國家喻戶曉的民謠「茉莉花」,每次的出現劇裡,都是代表著與女主角杜蘭朵有關。後來,普契尼由於喉癌去世,而歌劇結尾部分未及完成。由阿爾法諾(F.Alfano)根據普契尼所遺留下來的草稿,繼續完成未竟之作。

  其原著故事是:古老的北京城裡,杜蘭朵公主為了要替被韃靼擄去而死於貞節的母親復仇,以三個燈謎招親,應徵者若不能答謎題將遭處死。結局是,一回名喚卡拉夫答出了,杜蘭朵公主卻想食言,這也是公主徹夜未眠的關鍵。當月亮上升了,吵雜的群眾靜了下來,凝視著月亮,唱出讚美之歌-兒童們唱出「茉莉花」旋律,大意是只有當公主為愛所感動,大地才會回春。

那麼,公主唱出第一個謎題是什麼?

有一個幻影在黑夜中飄盪,穿過層層黑暗,重重人群,全世界都在呼喚它,懇求它。這幻影在白天悄悄退去,而在心中生起,每個晚上新生,白天死去。這幻影是什麼呢?

 

卡拉富王子思考一下,回答:希望!他答對。

 

公主接著問第二個謎題:

有一樣東西像火一樣旺,但它不是火。有時很激烈,有熱力、和激情,如果不動它就冷掉。如果你死了,它就變得冷卻,若你有征服的夢想,它就沸騰!它有一個聲音,聽了會使人顫抖,它生意盎然地跳動著!

 

卡拉富想了一下,是回答:熱血。他答對了。

 

公主接著提出第三個問題:

你點燃了冰塊,但是回報你的是更多的冰塊。它是純白的,也是黑暗的,它可使你自由,但也讓你成為奴隸,如果讓你為奴,你就會龍袍加身。這點燃你的冰塊是什麼?

 

卡拉富很快的回答:杜蘭朵!

 

群眾歡聲雷動,因為卡拉富正確的回答公主的三個謎題,公主必須遵守她自己的諾言和這位王子結婚,而且今後就不會有求婚的王子要身首異處,死在他鄉。公主極不情願讓一位外鄉人答對她的三個謎題,而必須下嫁。何況當初故意出這三個謎題,目的是為了要報復她的祖先被外邦人凌辱致死。

 

卡拉富看出公主並沒誠意要和他結婚,於是反而提出一個謎題,要杜蘭朵猜猜他是誰。如果公主能在隔天清晨說出他的名字,公主就可以不必和他成婚,而且他也願意欣然就死。

 

公主於是下令北京城的人們徹夜不眠,一定要在天亮之前,查出這個人的姓名,否則眾人就要受到處分。人民幾經轉折,終於找來這位王子同行的婢女─柳兒,並嚴刑拷打,要她說出這王子的名字,但柳兒因為愛王子堅決不說,並忽然強奪衛兵的匕首,自殺身亡。公主見到這情景,大受刺激和感動。

 

次日破曉時刻,杜蘭朵公杜當著父王及文武百官宣佈她的答案,她說:「我知道這外邦人的名字,他的名字就叫……愛!」

 

劇終時杜蘭朵公主和王子終於在眾人的歡呼和祝福下完成婚禮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雨安妮 的頭像
    雨安妮

    雨安妮==吟之琉

    雨安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