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.11.07==拼小貼
結構主義(Structuralism):李維史托(Claude Levi-Strauss,1908~2009)、羅蘭巴特(Roland Barthes,1915~1980)等人倡導。
李維史托的學經歷背景是這樣的,索緒爾是結構主義思的先驅者,而將結構主義做為方法論的創始人是他。他首先把語言學中的結構主義觀點成功的運用到神話與人類學,並把結構主義視為研究人類社會現象普遍有效方法。因此,他分析神話的方法,成為所有以後結構主義分析家分析各種符號的原點。李維史托認為,神話因為口耳承傳的原因,形成各種不同的版本,這就像每個人在各自的語系統中,有自己的語言習慣與談吐一樣。
羅蘭巴特,他通常不在意文藝的內容,而是文本本身形式上的意義,亦即找到且整理出一個自成一格,可以解釋的結構,簡言之,強調作品的重要性在於【如何】,而不是【什麼】?.....【真的讓人有不能理解的沉思?】
後結構主義(Post-Structualism)後現代(Post-Modern)以米歇爾傅柯(Michel Foucault,1926~1984)為首。傅柯嘗說,力量即正義 == 知識即權力。這位獨特的法國知識分子。他的研究跨越各種不同的學科【怎麼又是法國人?原來法國人可以這麼優秀?】然而他對權力與知識、及這兩者如何作用的興趣則貫穿他的整個研究領域。我們可以說:知識即權力,就是傅柯窮其一生精力所希望說明的課題。
米蘭昆得拉?暢銷書,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的作者。一名新聞工作者,同時是新聞、小說創作家,也被人視為是社會、歷史學家,他在相關領域上,展現出極度的關懷與貢獻,也有極出色表現。書架上新添了一本新書:緩慢。【值得慢慢品味】
李維史托.數天前離席 ….。
……
書案上,有一幅以冬天的雪景建置的B4大小拼圖,很商業、制式的那種。
在拼貼最後過程中,發現弄丟了一枚,以唯美的理念,想整組廢棄掉。...忽然很羨慕能巧手彩繪者。
.........
那一年,好愛馬*駿的新歌:那一年,我們19歲。 那一年早已是19歲雙倍的年齡....
第一次發現,沉穩其實無關年齡的。
後來,身陷風暴裡,遍體是傷。那歌撫慰了我的身心靈
.......
普羅眾生裡,只有幸運的女人,會嫁到是好老公,也是好情人的。
事過境遷了。走過的路,不必也不用回頭再笑看。冷冷的、閒閒的。
回首來時路,第一次發現,沉穩其實也其負面效應。它冰冰的,涼涼的。
留言列表